品種來源:糯龍特A(福建農業大學育成)×糯恢1號 特征特性:屬感溫型三系雜交秈糯,全生育期128天左右,株型緊湊,群體整齊,株高115厘米左右,主莖葉片數15.5葉,劍葉長37.2厘米左右,寬1.6厘米,葉色綠,葉鞘、稃尖紫色,無芒。畝有效穗18.2萬,每穗總粒125.6粒,結實率85.2%,千粒重28.6克,谷粒長8.4mm,粒寬2.7mm。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6.2%,長寬比2.5,膠稠度100mm,直鏈淀粉含量2.9%。抗性:穗瘟5級,白葉枯病9級。 產量表現:2003-2004年在南寧、玉林、賀州、欽州四個試點進行區域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545.95公斤、539.8公斤。 2003年分別在合浦、柳州、龍州進行生產試驗,其中合浦點早造畝產407.5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8.2%;柳州點晚造畝產384.6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8%;龍州點晚造畝產453.4公斤,比對照博優1025增產7.9%。2004年早稻在武鳴進行生產示范,驗收畝產428.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1、培育壯秧:根據當地種植習慣安排適宜播種期,畝用種量1.5公斤,畝秧田播種量10公斤;2、移栽:早稻秧齡控制在30天左右,中晚稻秧齡控制在20天,畝栽基本苗8萬左右;3、肥水管理:畝施純氮10-12公斤,重底肥早追肥,增施磷、鉀肥。水漿管理要做到干濕交替,夠苗曬田,后期不可脫水過早;4、注意稻瘟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屬特用水稻品種,綜合性狀較好,通過審定,可在桂南稻作區作早、晚稻,其他地區作中稻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