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萎病 根腐病 青枯病等土傳病害防治措施
土傳病害是指發生在植物根部或莖部以土壤為傳播媒介的侵染性病害,如:辣椒 番茄 黃瓜猝倒病、根腐病、青枯病。其危害巨大,造成農作物的品質下降、大幅減產甚至是絕收。那么,土傳病害的發生原因是什么,又如何防治呢?
一、土傳病害的發生原因:
1,連作:一方面連續種植使土壤肥力消耗過大,進而影響栽種作物的生長發育,降低了其抗病抗逆的能力;另一方面連續種植同一類作物,會使病原菌連年累積從而形成病土。
2,施肥不當、用藥不當
長期大量施入化肥特別是氮肥使用過多導致土壤的有機質減少、土壤微生物生態遭受破壞;化學制劑的使用會破壞土壤團粒結構、理化性質,使土壤生態環境雪上加霜,催使土傳病害的加重,并且還有抗藥性積累、藥物殘留等一系列問題,造成惡性循環,加大防治難度。
3、線蟲:線蟲會給植物的根系造成傷口,病原菌從傷口侵入作物,加重土傳病害的發生。同時有很多土傳病害是和線蟲同時發生的。
二、生物菌防治土傳病害的機理
生物菌對病原菌有拮抗作用同時能夠改良土壤、促進作物生長等,在防治土傳病害上具有多重作用方式,其對土傳病害的防治機理可分為直接作用和間接作用兩個方面:
直接作用:
1,產生抗菌物質。生物菌會產生對病原菌具有殺死作用的物質,如抗生素、細菌素、鐵質素等代謝產物。這些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具有專一性、滲透力強,防病效果穩定等特點。
2,爭奪生態位點:施入的生物菌在土壤中會形成優勢菌群,迅速占領植物體上一切可能被病原物侵染的位點,搶奪病原菌的營養和氧氣,使得病原菌無處生存。
間接作用:
1,啟動植物的次生代謝:生物菌可打開植物的次生代謝,產生酚類、黃酮類、生物堿類等,這些物質具有直接殺菌的作用。
2,活化土壤養分,復壯作物:生物菌的固氮、解磷、解鉀等作用可獲取養分、把土壤中被固定的營養元素釋放出來,增加土壤養分,從而復壯作物、提高作物的抗病抗逆能力。
3,調節作物的內源激素:生物菌可增加植物體內吲哚乙酸、乙烯等生長調節素的生成,增強根尖活力、促進作物的生長發育,間接的提高作物的抗病性。
三、防治措施:(若有線蟲配合淡紫擬青霉使用)
1,土壤處理:配合施基肥,用“生物菌劑地力旺土壤調理劑”隨有機肥一起撒施,隨后耕翻。
2,蘸根:如茄果、瓜菜苗等在移栽時,用地力旺菌劑蘸根后定植。
3,沖施:定植后澆水時,用地力旺菌劑+青枯立克隨水沖施,以后澆水時再沖兩次。整個生長周期沖3-4次,可代替沖施肥。
4灌根:發現病株,可取“地力旺菌劑”+青枯立克灌根,根據長勢或病株變化適時再灌。一般間隔7-10天,連灌3次。
中草藥制劑:“青枯立克”一方面可隨著植物的代謝循環進行上下傳導殺滅潛藏維管束里的病原菌,一方面可修復傷口,切斷病原菌的入侵途徑,其中含有的黃酮類、氨基酸類、多糖類、螯合態中微量元素等多種營養物質可及時給作物補充養分,增強作物生長勢,還有增加葉片的葉綠素含量,從而提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養分增強樹體的抗病、抗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