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刺既是沙生植物又是鹽生植物。比銀杏早一萬年,被稱為神奇的不死植物。樹枝不到兩米,根莖卻深達五十米,常與中藥“鎖陽”、“肉蓯蓉”共生,生長處周邊不積雪。成熟的白刺果實晶瑩剔透,紅的像珍珠,紫的似瑪瑙,人們親切地稱之為“高原紅珍珠”。
現在醫學研究證明白刺果實可用于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尿頻尿急、神經衰弱、氣血兩虧、心律不齊、降血脂降血壓降血糖等疾病。白刺渾身都是寶,通過高科技的生物技術手段,從白刺果中提取白刺多糖,黃酮類活性物質,廣泛應用于生物制藥和植物類抗菌保鮮食品,一枚小小不起眼的白刺果經過加工萃取后,加工成提高免疫力,延緩衰老,保護健康,造福人類的保健食品和藥品。
(1)基地育苗
育苗可在春秋兩季進行,苗圃地應選在地勢平坦、排水良好、有灌溉條件、交通便利、土層深厚的沙壤土的地方作為育苗地。清除圃地雜物草根,按每畝2000 公斤的量施入腐熟農家肥,羊糞最佳,并施氮磷鉀復合肥20-30千克,施肥后及時深翻后耙平地面。苗床選擇低床,床寬1.2 米,床高15厘米,兩床之間留出40 厘米寬的工作道,以便走動管理。播種前苗床灌透水,灌水后2~3 天可播種。播種前用高錳酸鉀水對種子進行消毒,之后將種子按每畝0、8—1、5千克的用量均勻的撒播于床上,上用1—1、5厘米的細砂覆蓋。每兩天左右在砂面噴灑清水,直至出苗。另外也可采用條播、穴播的形式。也可用容器在溫室育苗,等苗高20厘米左右再移出溫室,在大田種植。扦插也可在春季發芽前和秋季進行。選取優良單株上1年生徒長枝或粗壯、芽子飽滿的枝條,剪成18—20厘米長插條,將插條斜插入整好的畦中壓緊、踏實即可,注意要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一般成活率在85%左右。
(2)溫室育苗
另外白刺果果根系發達,根蔭能力強,通過截斷主根可在主根周邊蔭發許多新苗株,經分蘗后培植新苗。
培植密度:經過我們研究,推薦白刺果的每畝合理培植密度為440-700株。可按行距1.5(或1.2)米,株距1(或0.8)米合理培植,既不影響白刺果的生長和果實的采摘,又不浪費土地資源。
田間管理:全年要結合鋤草,及時松土,根據土地情況適度澆水,每年在三月份施足基肥,六月和八月底進行科學追肥。早期以氮肥為主,后期多施磷肥和鉀肥。
1、投資預算
栽植白刺果樹,鹽堿地一畝地需要300---400株,按株距1米,行距2.5米或3米栽植;約投資540-720元。按照每公頃10畝或15畝計算共需要3000-4000株苗,每公頃土地大概投資5400-7200元。
(鹽堿地一坰地需3500-4000株;沙漠一坰地需4000-4500株;流動沙漠一坰地需5000株。)不同土地栽植的數量不同,投資不同。
2、效益預算
白刺三年開始掛果,每棵樹平均按最低2斤果計算,每畝300-400株可產600-800斤果。公司每斤按5元錢回收,每畝可收入3000-4000元左右,每公頃土地可收入30000-40000元左右。那么4,5年后進入旺果期,每棵樹能產果7,8斤,甚至十幾斤,經濟收入也隨之翻倍,幾乎是常規大田作物的幾倍。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在國家發展的大棋局中,青海的生態地位更加重要。白刺對改善高原干旱、鹽堿地、荒漠地區的生態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國家對生態環境的日益重視,將迎來生態經濟發展的黃金時代。